中国国内民用防盗安防监控行业发展历程史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3-08-11 信息来源:星火网防科技
改革开放40年,对于中国安防行业而言,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变革。从零起步,成功实现了引进、模仿、创新、再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至今,中国安防行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日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一个高新产业。行业总产值也由1978年的基本是零到2018年的7138亿元规模,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产业。萌芽谁敢打国宝的主意?盗案发生后,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

改革开放40年,对于中国安防行业而言,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变革。从零起步,成功实现了引进、模仿、创新、再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至今,中国安防行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日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一个高新产业。行业总产值也由1978年的基本是零到2018年的7138亿元规模,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产业。

萌芽

谁敢打国宝的主意?盗案发生后,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套声音报警系统,在1962年故宫再次发生盗宝事件时,值班人员通过声音报警器配合警方将盗贼现场抓获,这是技防设备首次在国宝保护中发挥作用,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晶体管监听报警设备,通过声音来判断突发事件的状况。

从最初的故宫安装报警系统到现在的民用安防普及,可以说人们的安防意识在不断加强。1979年,在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之际,随着公安部下发《关于使用现代科学技术预防刑事犯罪的试行规定》,安全防范行业就此诞生。

起步

1988年,中国第一台报警控制中心。

1989年前后,由王极新设计并主持研制的第一代报警控制中心

1988年,老图纸。

80年代年末,报警器、黑白摄像机、黑白监视器等物件

1990年左右,红外报警器、红外双鉴探测器;1990年至2000年,玻璃破碎报警器等物件。

不得不说,早期的技术条件有限,从开始引进到研制出自己的生产技术,其中凝聚了很多中国安防人的心血。

成长

1993年,黑白可视门铃、视频采集卡等物件

1995年至2000年,指示器、磁控传感器、SPC控制器、频闪灯、紧急按钮、被动红外传感器、保险柜传感器、卷帘门传感器等物件。

1997年,监视器

1998年至2000年,手动光圈镜头、自动光圈镜头、精工针孔镜头、国产半球摄像机、手动调焦镜头、微型镜头等物件。

1998年至2000年,变焦镜头、AD球机、彩色摄像机等物件

从黑白发展到彩色,从普通摄像机发展到彩色黑白转换摄像机,从模拟摄像机到数字摄像机再到网络摄像机……可以看到,从第一代模拟CCD摄像机发展到现在,我国摄像机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低照度、分辨率、信噪比等技术指标迅速提升,为视频监控的应用奠定了牢固的科技基础。

高速发展

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车牌识别、事故分析、智能化监控等应用,迫切需求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集成化的监控技术。

2004年至2012年,我国安防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该阶段以网络远程传输、海量信息存储、生物特征识别、视频智能分析为主。

2004年,球形摄像机;2007年,高清网络摄像头

2005年,SAMSUNG彩色摄像机;2005年,SONY彩色摄像机

2006年,车载云台摄像机;2011年,视频采集卡等物件

2009年,4路硬盘录像机

2005年至2010年,智能型吸顶式双鉴探测;2005年,第一代针孔拾音器。

2012年左右,报警主机128B

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创新……安防行业从蹒跚学步到逐渐强大,走出了自主研发的道路。据统计,2010年,中国的安防企业达到了2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00万人,行业总产值达到2300多亿元。

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技术在不停地发展。安防行业的总收入从2013年的3800亿元,持续增长为2018年的7138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超过了12%。

2013年至今,安防标准化工作也取得跨越式发展——2013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系列安防行业发展指导性文件;2014年,国家多个部委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利好安防行业;2016年,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法律;2017年,公安部启动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2018年,安防产品强制性认证目录调整……“雪亮工程”、公安大数据战略、智慧城市建设等政府项目将持续推动安防行业高速发展。

2018年,智能门锁;2010年至2019年,读卡器;2018年,第六代高保真立体数字拾音器。

2019年,NYX无延时分布式系统;2015年至2019年,物联摄像机、网络高清摄像机等物件。

2018年,网络球型摄像机;2012年至2019年,智能高清网络摄像机;2018年,智能全结构化相机等物件。

2018年,600万人脸抓拍柔光简型摄像机;2018年,200万人脸识别红外半球型摄像机。

2019年,计算型服务器

无人机安防

巡逻机器人安防

40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安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模仿国外产品到引领全球技术,随着大数据、AI等新技术的驱动,我们又将迎来一轮安防产业的变革,这一切都不开全国安防从业者的贡献,向每一位安防人致敬!

中国安防市场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年,从最早的视频采集卡(软压卡)到硬压卡,再到硬盘录像机(DVR+CCD&CMOS摄像头),再到NVR+IPC,到目前的低功耗+4G+太阳能产品,每一代产品的更新迭代都是新技术应用的革新,伴随着不同阶段技术的演进,有一大批企业抓住了当时的风口顺势发展壮大,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因为没有跟上技术革新的大潮而逐渐没落甚至被市场彻底淘汰。


安防的20年发展史也是一部浓缩的历史大戏,每一个安防企业,每一个安防人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今天我们就先从安防产品和技术发展的角度做一个深入浅出的介绍。


写这篇文章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安防的发展历程,另外一方面也是对这些投身安防行业这么多年的安防老炮儿们的一种致敬和回忆。


第一阶段(2000年-2005年)

安防行业最早发展于视频采集卡(软压卡),做此类产品核心技术在Windows端和嵌入式端,产品基本原理是从CCD传感器采集到视频图像,再通过电脑CPU对采集到的图像和音频进行处理,所以最早期的监控产品形态是几个摄像头+一个电脑主机。


海康视频采集卡

软压卡&硬压卡(嵌入式)端的开发没有专业的芯片,是通过一颗DSP(图像处理芯片)+CPU+各种接口芯片组成,PC端必须有熟悉Windows的人把采集过来的视频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视频预览,存储,以及回放等功能,那时的视频没有经过压缩,后来有硬压卡才有视频压缩,也没有现在大家所熟知的H.264及M-PEG4等压缩格式,顶多是M-JPEG的格式(一张一张压缩过的图片拼成流畅的视频),所以存储视频文件相当大。


在2002年左右可以开发此类产品的公司研发门槛也是相当高,所涉及的技术也涵盖了硬件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PC端软件开发等。那时的代表企业有海康威视 ,成都德加拉,深圳图敏,广州金鹏等(可能还有其他优秀企业未列举,大华有没有研发也不清楚,不对请指正),那个年代还有专业做PC端集成软件(就是大部分卡都可以通过他们的PC端软件来集中管理)的也成为了数一数二的企业,企业的名字我就记不住这么多了,也希望大家可以补充。视频采集卡差不多在市场上存在了8-10年,直到2008-2010年左右,才有成熟稳定的DVR产品。


第二阶段(2005年-2008年)

2005-2006年期间,华为海思的HI3510、台湾智源的8120芯片问世,在当年号称是全球第一颗开发出M-peg4的高集成度安防芯片(芯片包括了DSP,CUP,SATA等一切外围接口),但这两颗芯片并没有真正大批量量产,因为是第一颗专用芯片,所以从芯片开发者到产品开发者,都是经验不足。 这两颗芯片的定位是可以做IPC(那会儿的IPC也就是一个概念,做个端口映射,再输入一个IP地址访问摄像头),当然主要是用来做DVR的芯片,如果做DVR,就搭配一颗Techwell的画面分割芯片来处理多路视频。


智源130万像素38模组

当时跟得上时代的企业如海康、大华,那时已经用安霸、TI做出了成熟的DVR产品并获得了非常好的市场份额,但这是这两家企业并没有安享其成,而是继续寻求新的技术革新,可能也正是由于有这种危机意识和对技术的不断追求才会成就今天的海康、大华在安防行业的霸主地位,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是优秀的企业,短期内的盈利是一个指标,但是可能更重要的还是要看这个企业发展是否有持续发展的大局观。


在当时用安霸和TI的开发门槛相当高,比如要取得他们的SDK和开发板就需要最少5万美元的费用,更别说获得芯片原厂的技术支持了,所以这一道门槛就淘汰了很多企业。


从开发门槛来看,核心技术还是需要具备嵌入底层、应用层及PC端的软件人才,比视频采集卡更难的地方,就是需要把文件系统在嵌入式上实现以及连接显示器之后直接用UI操作。简单的来说,就是需要把Windows的文件存储格式搬到嵌入式上面,把Windows的操作逻辑也搬到嵌入式系统上(接一个显示器直接操作DVR),可想而知,这个产品的开发难度在当年确实只有少数企业可以开发,据说一个GUI操作界面的代码就有30万行,所以一般的企业直接就放弃了开发这类产品的念头。


在当年能够成功开发出DVR并量产的企业,都迅速壮大,在华南那时最厉害的企业是中山利堡,当然中山利堡也不是自己开发的,他们是台湾企业,买的美国的解决方案来生产。


第三阶段(2008年-2013年)

直到2008年左右,DVR产品除了海康大华之外,在华南大家也看到很多企业在生产出货,开发难度这么高的产品,在华南这个短平快的地方,怎么也能研发出来呢?答案还是不能,因为这个时候在安防行业已经有了方案公司这个性质的企业了,所谓的方案公司就是把产品的软件硬件全部开发好,生产企业只需要贴片组装就可以了,市场不用担心产品问题,在太平洋安防市场租个柜台,你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最早的DVR方案公司有上海的通力(M-jpeg的DVR方案,视频太占存储空间,火了两三年年就被淘汰了),杭州朗朗,杭州雄迈,上海威乾,还有台湾的企业等等,为什么说了这几个公司,因为除了自研的海康大华之外,其他做DVR的安防企业基本都都听过或跟这几家公司合作过。


做DVR成品的公司也列举几家早期做的好的吧,有华创时代,深视音,泰安,思朗,金三佳,新世佳,中山利堡等等企业,那时这些企业也是赚的盆满钵满,一直从事安防的朋友或前辈可能会问,为什么没有说做模拟摄像机的企业,这不是因为对模拟摄像机企业不熟,而是模拟摄像机开发门槛相对较低,因为今天主讲的是研发技术革新,模拟摄像头如果要数可能100家都数不过来。


DVR产品

DVR从2008年到2015是高速增长期,方案公司也在更新换代(海康大华的市场主导地位已经无可撼动,所以后期的研发革新主要讲华南市场的变化了),后期主要是杭州雄迈(海思方案),深圳华意(智原方案)二家为主,因为海思的芯片效果及市场接受度都比台湾智原好,所以海思方案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具体市场份额可能是雄迈的海思80%,华意的智原20%,直到NVR+IPC时代的到来,市场格局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第四阶段(2013年-2018年)

时间轴已经来到了2013-2015年左右,原来赚了很多钱的公司有的还在,有的已经跟不上技术革新的步伐被淘汰。这时全国甚至是全球的安防市场都已经到了技术快速革新的时代,需求进入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安防市场也逐渐成长为千亿级别的市场,安防监控市场已经细分出专业监控和消费类监控两个大类。


专业监控海康大华做的产品就是NVR+IPC(原来是用同轴线把摄像头和硬盘录像机连接,NVR+IPC就是用网线把NVR和IPC连接),好处就是传输距离远,录像资料经压缩占硬盘空间小,布线方便等等。


而消费类网络摄像机就是目前我们在京东,天猫,淘宝都可以买到这些摇头机、卡片机这种家用摄像机,除了传统做摄像机的厂家以外,小米,360等互联网公司也在参与消费类安防产品的市场竞争中,说明这个市场体量已经足够大了。


那么研发专业监控类产品和消费类产品的技术难度相差大么?答案是区别很大,专业监控类产品还是需要有后端NVR(用法跟DVR一样),这是很多华南公司早期迈不过去的一道坎。而消费类的IPC,只需要芯片原厂支持再找一个第三方P2P公司对接起来(如台湾最早的TUTK)。


这里我们将专业类和消费类分别展开介绍下:


(1) 专业类安防发展


华南的厂商做不了NVR怎么办呢?华南的公司总是有办法的,我做不了NVR我就对接你海康大华的NVR就好了(因为有一个统一IPC接NVR的国际标准叫ONVIF),除了对接海康大华的NVR之外,华南的公司还把IPC做成模组化,就是我做一个标准38mm*38mm(常说的38板)的模组,管你大街小巷的什么学历什么来路的人,只要拿起螺丝刀会拧螺丝,就可以装成一台高大上和海康大华一样的IPC,再去太平洋安防市场租个柜台就万事大吉,等着赚钱就好。


IPC市场首先在专业类安防迅速起量,当然华南的企业也不是谁都可以开发,首先你还是需要具有嵌入式开发的人才(当然经历10多年的发展嵌入式人才在华南也很多了)。嵌入式开发主要是拿到原厂的标准SDK,然后熟悉原厂SDK调用方法之后,把视频流取到,一路码流用于存储,一路码流用于手机APP访问,再跟海康大华用抓包的方式对接一下ONVIF协议就可以了。这都不是研发门槛,主要是工作量的问题,有经验的开发快的公司,可能1个月就可以开发完一个新的芯片平台,芯片公司做出来的SDK也逐渐趋于标准化,所有芯片公司都参考华为海思的SDK就好了。


但还有一个门槛就是图像(ISP)的调优,最早的芯片(ISP)图像画质都一般,你需要去找各类Sensor和镜头来搭配出最好的图像效果,这需要主控芯片原厂及Sensor芯片原厂和模组厂三方一起配合,主要是经验累积的过程,当然得不到芯片原厂的支持肯定做不好专业监控类产品了。


专业类监控IPC有雄迈,中维,天视通等,这几家的出货规模都超过500K/月,华南早期也还有做IPC品牌公司如朗驰,黄河等,这些公司在当时可谓如日中天。


(2)消费类安防发展


消费类IPC更是百家争鸣,主要产品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摇头机,卡片机等,主要以家用为主。


做消费类IPC产品主要核心就是选对一家芯片原厂,再选对一个P2P厂商(解释一下P2P是什么,通俗来讲就是用你的手机通过云服务器可以辨识一个特定的编码(每台摄像机都有)直接找到摄像头并看到图像),P2P技术对于做硬件的厂商相对比较复杂,比如你可以架一台云服务器,也可以在设备本地端做好网络穿透,实在不行通过云服务器转发视频,也可以实现一样的效果,但如果你的用户有100万的时候,同时你的P2P穿透成功低于70%,那么除了你的运营费用会特别高之外,用户太也可能使服务器直接崩溃,同时还会面临服务器被攻击等风险,所以基本上都是找一个专业做P2P的公司来配合,比如最早期的台湾TUTK,大拿,杭州威威,广州华师等等,厂商很多,价格也便宜。


所以做消费类IPC的厂商开发门槛并不高(如果自己也开发服务器运营P2P及云存储还是有门槛),早期消费类IPC的发展也是一样,有方案公司做好整体解决方案,工厂就拿到他们的技术直接大量生产出货,到后面模具结构也都高度统一,代表的方案公司有宏视(从视频采集卡就开始做,错过了DVR,NVR市场,抓住了IPC市场),技威,爱加等,据说每月出货量巅峰曾经超过1KK/ 月。做摇头机产品的工厂比较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主要是还有很多公司依然是市场的主要玩家,以免误伤。


第五阶段(2018年-至今)

这一阶段重点想要介绍下低功耗IPC的发展,由于低功耗的内容比较多,可以去看专门针对低功耗相关专题内容。


安防行业经历20载,随着新产品新技术的革新,有的已经是千亿市值的安防巨头,有的却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中,不管市场如何改变,参与市场的玩家们如何更迭,唯一永恒不变的就是技术的创新,创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也期待在未来有更多公司能享受到创新和变革带来的红利,发展成为一家优秀的企业。



江西星火网防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案例
【萍乡安防监控安装咨询热线:15607994110 强弱电施工、信息光纤光缆熔接等服务,欢迎来电咨询。】